首页    行业新闻    盘点总结|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十大亮点

盘点总结|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十大亮点

浏览量:0
2024-02-26

2023 年,中国物联网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总结 2023 年的物联网产业,可以用“承上启下”来概括。这一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中期之年,激发细分领域的政策频出;这一年,是5G 标准升级换代的一年,存量技术成熟,新技术启动;这一年,人工智能站在强人工智能的门槛上,同其他技术一起促进智能物联迈入 2.0 时代;这一年,是底层创新硕果累累的一年,物联网信创进入新时代。

 

 

01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成为数字经济重要引擎

 

首先,在连接规模上,物联网的领先地位势不可挡。以蜂窝连接为例,在 2022 年 8 月实现“物超人”之后,蜂窝物联优势继续扩大,预计至 2023 年末为手机用户规模的 1.35 倍。物联网正在成为数据要素市场、数据应用市场的核心底座。

 

其次,在采购规模上,物联网增速大幅领先于产业数字化整体。据笔者测算,从 2021年到2023年,全国与物联网相关的采购规模从 2.6 万亿增长到 3.7 万亿,占产业数字化总采购规模的比重从 17.6% 上升到 20.8%。这一方面表明了物联网在数字经济中的重要地位;另一方面,在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中亦是遵循“物联—数联—智联”的流程,物联网规模率先发力,逐步带动产业数字化其他业务模块的发展。

 

02 产业政策持续出炉,推动新兴领域向好发展

 

政策是推动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,2023 年,一批新的利好政策出台,推动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。

 

一是数字中国顶层建设规划出炉。2023 年 2 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,明确“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”。梳理该规划,笔者认为物联网应以“一体四圈两翼”的模式为数字中国建设赋能。

 

二是国家数据局成立。根据 2023 年 3 月通过的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,明确成立国家数据局,并在 2023 年 10 月挂牌运营,负责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。

 

三是基础设施政策持续发布。在 2021 年的《5G 应用“扬帆”行动计划(2021—2023 年)》《“双千兆”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(2021—2023 年)》《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1—2023 年)》《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(2021—2023 年 )》等三年行动规划到期,并开展实施经验总结之际(如“5G 扬帆之城”等),工信部等部门又先后发布了《关于推进5G轻量化(RedCap)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》《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“双千兆”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等政策文件,推动网络、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,同时加快行业应用发展。尤其是“5G RedCap”政策被业内认为是促进 5G 物联发展的标志性政策。

 

四是新技术领域的政策扶持。基于近年开始迈向规模化的技术热点,出台相应政策,促进其发展和规范运营,包括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《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(2023—2025年)》《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(IPv6)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》《关于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》等。

 

五是行业应用深入发展的政策支持。包括《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》《关于加强 5G+ 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》《数字铁路规划》等。

 

03 5G 物联迎来新机遇,赋能数字产业积极向上

 

2023 年,5G 物联迎来多个标志性机遇,由此预计未来会进入快速增长周期。

 

首先是 5G RedCap。作为一种轻量化的 5G技术,其简化了设备的复杂度,降低了整体成本、能耗等,能够解决前期 5G 物联发展的痛点。随着3GPP R17 落地,5G RedCap 2023年迎来了发展热潮。在政策上,《关于推进 5G 轻量化(RedCap)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》发布;在网络上,各大运营商全面开展现网测试,为后期商用奠定基础,并已经发布了“5G RedCap 先锋之城”等拓展计划;在芯片模组上,天翼物联、广和通、移远通信、美格智能、利达尔等厂商已先后发布产品,为后期的应用奠定基础;在应用上,三大运营商先后发布 RedCap 产业白皮书,明确应用场景。

 

其次是 5G 低频网络应用。相比中高频,低频段更易实现广覆盖。在三大运营商中,中国移动与广电合作经营 700MHz,目前基站数已达60 万座;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先后于 2022 年11 月和 2023 年 8 月获准将各自的 900MHz 与800MHz 重耕用于 5G 系统,至此三大运营商全部拥有 5G 低频网络。

 

最后是 5G 同光网融合组网。主要在工业等场景中形成双通道的智能专网和宽带,满足用户高质量不间断的用网需求。

 

04 新兴网络曙光初现,助力物联新兴空间壮大

 

2023 年,多种新兴网络稳步发展,或者从愿景走向方案,或者从实验室走向现网,或者从小众走向大众。

 

首先是 6G 网络技术落地。2021 年 ITU 发布《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》,对 6G应用场景进行了描述;进入 2023 年,随着 5G-A标准呼之欲出,6G 也在加速推进。在政策方面,工信部表示将全力促进 6G 网络研发,并为 6G 预留了频段,明确行业方向;在产业方面,各方发布的 6G 白皮书多达十余本,就 6G 的技术细节、应用细节等给出具体方案,同时,紫金山实验室等机构亦发布了“普适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”等具体技术。

 

其次是 5G-A 网络试商用。根据 3GPP 的计划, 从 2024 年 开 始, 面 向 5G-A 的 R18、R19和 R20 等标准陆续冻结,目前相关项目正有序推进;各运营商均已表态推动 5G-A 建设工作,并且已经在部分地区完成了落地测试,如中国电信在陕西曹家滩的智慧矿山项目。

 

最后是卫星网络公众普及。卫星物联并非新兴领域,但在 2023 年,华为等厂商通过卫星手机将其向公众进行了普及,而在未来 6G 天地一体网络体系中,卫星网络将成为重要组成部分。由此,业界在加速低轨卫星设施建设的同时已启动 6G 卫星的研究项目,如中国信通院牵头的《卫星国际移动通信(IMT)未来技术趋势》在 ITU 获准立项研究。

 

05 物联转售正式启动,放大蜂窝物联销售触点

 

2020 年 3 月,工信部下发《支持和规范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转售试点办法》,中国联通积极响应,先后同 17 家企业签订了移动物联业务转售试点合作协议。

 

2023 年 1 月和 5 月,优友互联和联想懂的通信先后获得工信部试点批文,进而可直接获得码号,获得了规模化发展的契机。截至 2023 年 11 月末,二者的连接规模分别达到 200 万和 4000 万。

 

总结前期经验,移动物联转售能够取得成功,一种是类似联想懂的通信的以“终端 + 连接”一体化模式,即将连接服务内嵌在终端内,并通过产品直接销售(如笔记本电脑等)、解决方案实施等方式进行推广;另一种是类似优友互联的以渠道为核心的模式,即在面向中小企业进行各类标准化产品销售时,连带推广物联网连接服务。

 

06 人工智能赋能物联,点亮智能物联的新时代

 

“物联—数联—智联”是物联网的演进方向。2023 年是智能物联迈入新时代的一年。

 

首先,人工智能算法取得极大突破。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将人工智能从“弱人工智能”时代带入了“强人工智能”时代。通过物联网海量数据训练所形成的物联网大模型,能够实现针对网络与设备的“自建”“自控”和“自维”。

 

其次,“通感一体”带动“环境感知”进步。通感一体是 5G-A 的一项技术,在 R18 即将冻结前,其技术也趋于成熟。对于物联应用而言,它摆脱了传感器的点位部署,仅需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环境感知。由此,扩大了智能化的应用空间。

 

最后,AI 芯片让智能从云端下沉到边端。2023 年,基于 Risc-V、Chiplet 技术等,国内多个芯片厂商先后发布 AI 芯片。对于物联网而言,低成本、小体积的 AI 芯片将原本部署在云端的智能算力下沉到边缘侧、终端侧,从而提升了物联网的响应速度。

 

07 芯模系统不断涌现,助推物联信创走向深入

 

以芯片、模组、操作系统等为代表的信创产业是近年持续的热点,而物联网则是其中的重点。2023 年,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再次助推其走向深入。根据 TSR 的数据,2022 年,在全球蜂窝物联芯片行业,尽管高通占据了 1/3 的份额,但我国的紫光展锐、翱捷科技、移芯通信、联发科、芯翼信息和华为海思分列全球第 2、3、4、5、6、8 名,发展前景良好。运营商的物联网系统,如中国电信的 CTWing OS、中国移动的 One OS 等,被纳入《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》,表明其技术能力和自主性得到认可;华为的鸿蒙系统逐步走上独立道路,同时在细分行业中也衍生出了矿山鸿蒙、电力鸿蒙等行业版本系统。

 

08 平台迈向细分场景,促进物联应用有效落地

 

物联网平台主要起到聚合能力的作用,2023年,国内各大物联网平台重点强化了对物联网应用落地支持的工作。

 

一是聚焦行业应用通用痛点问题的解决。例如,中国电信的天翼物联平台无感实现了 3AZ 云原生架构升级;中国移动的坤灵物联网平台构建了六大原子化产品;涂鸦智能发布 PaaS2.0 平台,打造“一个平台 + 四大开发服务”模式,即开发者平台,承载着 TuyaOS、Tuya IoT Core、Tuya App SDK、Tuya Mini App 四大开发服务。

 

二是聚焦垂直行业的赋能。例如,天翼物联平台 3AZ 云原生架构升级,聚焦满足智慧交通、智能工厂、智慧养老、社会民生等规模场景;腾讯云重磅升级全屋空间组网引擎、全屋交互 4.0、全屋精选产品 1.0 三大物联网服务。

 

三是面向区域的落地。例如,中国电信的 5G定制网管理平台目前已经在陕西、江苏苏州市等省市实现了落地,完成了针对物联网服务的就近部署,降低时延,提升可靠性;阿里云发布了物联网平台全球企业实例,作为独立区隔的平台,已经在中国、日韩、东南亚、北美、欧洲等 8 个国家和地区上线。

 

09 行业应用边界拓展,保障物联产业价值提升

 

行业应用是物联网价值实现的核心领域,2023年在行业应用领域的拓展重点包括两个方面。

 

首先是应用边界的拓展。在智能网联车领域,工信部明确了加快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,组织开展城市级“车路云一体化”示范应用,支持 L3 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,之后宝马和奔驰先后在上海、北京获得了 L3 的测试牌照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《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》等政策文件发布,进一步推动 5G 网络在工业企业核心生产场景的落地,而在第六届“绽放杯”上亦展示了众多面向核心应用场景的项目。

 

其次是融合化的落地。在具体应用中呈现出多种融合方式,包括云网融合、物联网同人工智能融合、物联网同绿色低碳融合以及蜂窝网络同光纤网络、无源蜂窝物联网络融合等,均在 2023年得到了蓬勃发展。

 

10 大厂纷纷收缩边界,稳固行业竞争现有局面

 

在持续扩展之后,2023 年,行业内的主要厂商开始收缩边界,主打聚焦竞争模式,不再寻求持续性扩张。典型案例包括,阿里云进行了一定比例的人员优化,并且不再谋求分拆上市;阿里达摩院关停了量子通信实验室;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的考核方式转向利润指标,这意味着其不再寻求向新兴领域盲目扩张;OPPO 直接解散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、TCL 芯片公司摩星半导体、国产汽车芯片公司复睿微电子等;商汤科技持续优化人员,表示集中精力聚焦 AI 等领域。

 

各大厂开始寻求固守当前业务边界对于整个产业界来说未必是坏事,一些创新型的企业由此具备了充足的成长空间,能够为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动能。

 


来源:《通信企业管理》2024年第1期 、中国电信业杂志